【投资机会】国企改革收官年动作不断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如何在7月之前基本完成主体任务,是当前国企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央企和地方国企已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在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活力竞相迸发、动力更加充沛。
其中,备受关注的重组整合好戏连台,混改也在更深层次破局。从多方透露的情况来看,后续看点仍将十足,今年钢铁、港口码头等领域央企重组整合或有新动作,国企混改上市方面,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得关注。
#1
优布局调结构
重组整合好戏连台
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这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为重要抓手,重组整合好戏连台。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仅2021年,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稀土挂牌成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资产重组顺利完成。
“去年除了2月没有重大的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其他每一个月都‘放响了鞭炮’,而且产生了比较好的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说。
这从去年12月挂牌成立的中国稀土集团业绩上就可得到印证。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矿山和冶炼分离产量提升15%以上,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大幅增长41%和65.7%。
今年国企重组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月,中储粮集团与中粮集团在储备加工领域开展股权合作。目前,通用技术集团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检验检测业务整合、中国建材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祁连山与中国交建、中国城乡6家设计院资产置换等事宜正在推进。
地方层面也动作不断。例如,继今年3月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等6户省管企业揭牌后,目前河南省国资委正在加快推进水务、体育、农业和资本运营领域重组整合,预计近期将有一批企业挂牌运营。
#2
激活力提效率
以混促改深层突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另一目标是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效率取得明显成效。各项改革举措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混合所有制改革备受关注。
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0%和54%。
要“混”更要“改”。此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更为强调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重点放到转机制上,推动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当先锋、作表率。
国有股东担心稍有不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民营股东担心国资监管“一把尺子量到底”、使企业活力不足……面对“不敢混”的顾虑,国投率先探索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理,科学合理界定管理边界,赋予试点企业更多自主权,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同时,提出“少管多理”,避免行政化指令,实施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以派出股权董事为依托的治理型管控。
“我们可自主决策最高12亿元的主业项目投资,缩短了决策链条、提高了决策效率。”中国水环境集团执委会有关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70%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有外部投资者派出的董事。混改企业基本实现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全覆盖,上百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200个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
#3
完善体制机制
监管加速转向“管资本”
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等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是国务院国资委20日公布的最新成果。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国资监管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201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分3批共选择19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
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看来,5家公司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意味着通过改革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展模式更加定型。
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构建形成全国国资监管大格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向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其中包括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从此前的部署来看,央企方面,今年钢铁、粮食储备加工、港口码头等将是重点领域。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预计,未来包括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科技与软件、环保、健康服务、房地产、酒店餐饮等领域亦有可能涉及专业化整合。
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将积极稳妥深化,上市成为重要形式,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得关注。例如,中国化学工程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化工实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优质资产和业务板块上市。广州市国资委明确,2022年力争新增上市公司2-4家,完成两家上市公司“二次混改”。
“未来,可能还会有不少于目前试点数量的央企,按要求按计划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刘兴国认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组建,将有助于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进而深度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混改·案例
EXTEND /
包钢(集团)混改迈出实质性步伐
作为包钢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6月15日,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包钢集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包钢(集团)公司高质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成为包钢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亮点之一。
包钢集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包钢环境保护处和包钢环境保护研究所,2021年变更为北方稀土全资子公司,是包钢集团公司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载体。
2021年8月,包钢集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公司混改项目在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征集投资方,最终,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矿金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实现强强联合,新成立包钢集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增资扩股同步股权转让的方式,形成由北方稀土持股41%、中航泰达持股 34%、五矿金通持股20%、包钢股份持股5%的股权结构,实现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在资本层面的混合。5月31日,召开首届一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新成立的公司下设5个管理部室和7家全资子公司,并代管2家单位。据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俊清介绍,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公司已搭建起固废资源、生态绿化、监测咨询、节能低碳四个方面的基础业务,拓展污水处理、烟气治理、危废处置、碳化钢渣、含铁尘泥、生态修复、能源托管、智慧环保八个方面的核心业务。目前,公司承接的四个水处理项目和八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正在建设,八个全资和控股企业也在高效运转,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看好。
“公司的战略定位是始终与包钢集团同心同向,与包头城区共融共生,产业定位为‘立足包钢、服务包头、对标宝武,辐射全国’,做绿色城市钢厂计划的行动者,做蓝天碧水净土计划的行动者。”谭俊清表示,公司将通过业务培育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三步走”的发展路径,计划到“十四五”末,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梯队的节能环保卓越服务商,以及包头市乃至自治区节能环保产业方面排头兵、打造绿色城市的践行者、蓝天碧水净土计划的行动者。
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斌表示,中航泰达愿意发挥在环保领域的运营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精准赋能,协助包钢集团布局环保节能产业,为包钢的绿色高效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力争推动混改后的新产业公司发挥“1+1>2”的混改效益,打造成资产实力雄厚,拥有核心技术和先进运营管理经验的新型公司,成长为钢铁行业全领域、全周期的大型节能环保服务企业。
昆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田洪成表示,当前,昆区与包钢(集团)的交流合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包钢集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生态绿化、节能低碳、智慧环保”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正是昆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深层次合作交流,畅通“企地融合”发展渠道,为包钢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企地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包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范例之一,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公司的成立,进一步优化了集团公司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实现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利润贡献力,为包钢集团由环保投入型企业向环保收益型企业蜕变。
据了解,近年来,包钢大力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从2016年至今,已累计引入资金约15亿元,混改企业达68家。
来源:包头日报
推荐